ISSN: 1099-4882
主辦方: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出版者:
《社會理論學報》編輯部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八方文化創作室(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之附屬機構)
5 Toh Tuck Link, Singapore 596224
國際刊號:
1099-4882
版權所有:
2016 Global Publishing
《社會理論學報》編輯部
《社會理論學報》征稿啟事
敬啟者:
《社會理論學報》是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辦,在新加坡出版的純學術中文期刊。國際期刊號為ISSN: 1099-4882。每年發行兩期。本刊旨在爲各個華人社會有興趣於研究社會理論的人士提供一個自由討論的園地,搭建學術平臺,以促進海內外社會理論學者的相互溝通,推動中國社會理論及相關經驗研究的發展。本刊秉承廣義社會理論研究的宗旨,舉凡廣泛意義上的社會及政治理論研究以及具備理論意涵的經驗研究等等,均在本刊發表的考慮範圍之內。此外,本刊同樣歡迎重要作品的首發譯作,並且開闢了書評與訪談對話等欄目,不定期推出,以期激活思想,爭鳴觀點,涵育學術。
本期刊歡迎海內外學術同仁投稿。
來稿注意事項
一 學術論文一般連注釋以2萬字爲限,書評與訪談等文體約3-5千字。來稿必須未曾在其他刊物、書籍或者互聯網等途徑發表,並請符合本學報所定的稿例格式。
二 稿件格式:
1.文稿請以電子郵件形式(以中文Windows office或text file 格式儲存)發送給本刊的收稿郵箱。爲使經電子郵路傳送的文稿一旦發生錯誤時能有修改的參考依據,歡迎作者同時將文稿的列印稿寄給本刊。
2.標點符號方面,平常引用用“”,引號內的引號用‘’,引文內作者附加注解用[ ],書名用《》,論文及篇名用〈〉。
3.文稿應包括以下部分:
首頁:論文題目(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任職機構、通訊地址、電話、傳真號碼。
摘要:請自撰200字以內的論文摘要。
正文:每段首行第一個字前空兩格字位。
注釋:一律採用章節附註式。用阿拉伯數字(如1、2、3)統一編碼。請將號碼置於正文右上角,標點符號後。如屬引文,號碼則放在引文末的右上角。
4.引文注釋範例:
1 石元康,《當代自由主義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28-29。
2 瑪格麗特-波洛瑪,《當代社會學理論》,孫立平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3 阮新邦編,《批判詮釋論與社會研究》(新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3)。
4 劉小楓,〈怨恨社會學與現代性〉,《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五期(1984),128-152。
5 畢恒達,〈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胡幼慧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27-45。
6 John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Cambridge:Harverd University Press,1971),90.
7 Max Weber,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trans.TalcottParsons(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8),50.
8 Fred Dallmayr and Thomas McCarthy,eds.,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Inquiry(Notre Dame: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77).
9 James S. Coleman,“Social Theory,Social Research,and a Theory of A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1986),1309-1335.
10 Charles Taylor,“Rationality,”in Rationality and Relativism,ed.Martin Hollis and Steven Lukes(Oxford:Basil Blackwell,1982),87-105.
三 本刊設有評審制度。學術水準為本刊主要評審標準。所有文稿由本刊編輯部初步審閱,認可後再交由兩位學術編委或其他學術專家以雙向不記名方式進行評審。稿件採用與否本刊編輯部有最終決定權。來稿均於六個月內通知作者是否錄用。本刊概不退稿,作者請自留底稿。敬請留意:本刊不會收取任何版面費用,由於經費緊張,目前暫無稿費。
四 嚴禁一稿多投或學術造假,一旦發現學術不端現象,本刊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本刊規定嚴肅處理。
五 本刊所發稿件僅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六 來稿請寄:
電子郵箱:gjsoctheory@pku.edu.cn
郵寄地址:
中國 北京 海澱區 北京大學 社會學系 謝立中 孫飛宇
郵遞區號:100871
XIE Lizhong,SUN, Feiyu,
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rsity,Haidian District,Beijing,China.
Postcode:100871
電話:(8610)62751675
傳真:(8610)62751677
社會理論學報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二十二卷 二〇一九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執行主編:孫飛宇) |
專題:反思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 |
||
鄧保群 |
1–146 |
|||
涂鵬 |
147–164 |
|||
其他論文 |
||||
秦鵬飛 |
165–204 |
|||
王樹生 |
205–238 |
|||
涂爾幹 |
239–264 |
|||
人物訪談 |
|
|||
|
265–289 |
|||
|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中 執行主編:孫飛宇) |
專題:重讀韋伯 |
|||
韋伯 |
291–339 |
|||
趙冰心 |
341–357 |
|||
其他論文 |
||||
張巍卓 |
359–396 |
|||
向輝 |
397–424 |
|||
付驥瀟 |
425–466 |
|||
述評 |
||||
張浙航 |
467–482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二十一卷 二〇一八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執行主編:孫飛宇) |
專題:紀念涂爾幹 |
||
孫中興 |
1-44 |
|||
呂炳強、何榮宗 |
45-80 |
|||
其他論文 |
||||
石計生 |
81-120 |
|||
楊璐 |
121-163 |
|||
劉濤 |
165-186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中 執行主編:孫飛宇) |
專題:藝術社會學思考 |
|||
洪儀真 |
187–226 |
|||
陳逸淳 |
227–246 |
|||
張義東 |
247–272 |
|||
其他論文 |
||||
石計生 |
273–313 |
|||
裴元領 |
315–358 |
|||
張君玫 |
359–378 |
|||
孫宇凡 |
379–401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二十卷 二〇一七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執行主編:石計生、孫飛宇) |
專題: 臺灣社會的理論之思 |
||
石計生、黃映翎 |
1-39 |
|||
裴元領 |
41-72 |
|||
黃聖哲 |
73-92 |
|||
張君玫 |
93-110 |
|||
其他論文 |
||||
楊璐 |
111-153 |
|||
孫宇凡 |
155-181 |
|||
鄧保群 |
183-200 |
|||
殷梓介 |
201-234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 中 執行主編:孫飛宇) |
專題:中國傳統社會理論 |
|||
向輝 |
235-281 |
|||
李松濤 |
283-334 |
|||
其他論文 |
||||
徐吉鵬 |
335-394 |
|||
薛宇傑 |
395-459 |
|||
劉暢 |
461-492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九卷 二〇一六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
專題:利奧塔後現代社會政治思想研究 |
||
呂濤 |
1-170 |
|||
其他論文 |
||||
張巍卓 |
171-198 |
|||
張美川 |
199-229 |
|||
鄧保群、塗鵬 |
231-250 |
|||
陳玉生 |
251-272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中 執行主編:孫飛宇) |
專題: 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 |
|||
李榮山 |
273-303 |
|||
吉硯茹 |
305-330 |
|||
其他論文 |
||||
康子興 |
331-391 |
|||
秦明瑞 |
393-427 |
|||
羅伯中 |
429-481 |
|||
曹金羽 |
483-601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八卷 二〇一五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
專題:”後西方社會學”探究 |
||
謝立中 |
3-32 |
|||
L. 波爾坦斯基 |
33-46 |
|||
N. 姆納德 |
47-58 |
|||
李晟台 |
59-71 |
|||
其他論文 |
||||
潘建雷 |
73-177 |
|||
朱亞坤 |
179-206 |
|||
潘利俠 |
207-236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中) |
專題:“後西方社會學”探究(續) |
|||
羅蘭 |
237-252 |
|||
韓相震 |
253-270 |
|||
F.杜貝特 |
271-288 |
|||
C.德特赫 |
289-300 |
|||
其他論文 |
||||
康子興 |
301-339 |
|||
鄭志成 |
341-364 |
|||
孫明哲 |
365-380 |
|||
黃清華 |
381-397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七卷 二〇一四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
專題:現代社會秩序的經典理論 |
||
潘建雷、何雯雯 |
1-84 |
|||
秦明瑞 |
85-128 |
|||
其他論文 |
||||
呂愛華 |
129-157 |
|||
陳玉生 |
159-232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中) |
專題:宗教研究的局內人視角 |
|||
賀玉英、李潔文 |
233-252 |
|||
阮曉桐 |
253-270 |
|||
其他論文 |
||||
張巍卓 |
271-385 |
|||
石計生 |
387-427 |
|||
呂濤 |
429-446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六卷 二〇一三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
專題:追思林端教授 |
||
黃光國 |
3-31 |
|||
呂愛華 |
33-46 |
|||
鄭祖邦 |
47-60 |
|||
蔡博方 |
61-92 |
|||
其他論文 |
||||
吳肅然 |
93-126 |
|||
賀玉英、李潔文 |
127-149 |
|||
潘利俠 |
151-164 |
|||
|
||||
第二期(秋) (主編:謝立中) |
專題:反思現代社會 |
|||
翟本瑞 |
165-192 |
|||
黃厚銘 |
193-212 |
|||
鄭志成 |
213-256 |
|||
其他論文 |
||||
翁正石 |
257-298 |
|||
謝立中 |
299-359 |
|||
吳駿盛 |
361-396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五卷 二〇一二 |
第一期(春) (主編: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華人社會學家的代表:金耀基 |
||
林端 |
1 – 25 |
|||
呂愛華 |
27-42 |
|||
其他論文 |
||||
萬毓澤 |
43-65 |
|||
黃敏原 |
67-114 |
|||
黃聖哲 |
115-133 |
|||
劉定綱 |
135-175 |
|||
書評 |
||||
蔡博方、林端 |
KyungSup Chang and Bryan S. Turner, eds., Contested Citizenship in East Asia: |
177 – 199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理解中國社會 |
|||
陳玉生 |
201 – 228 |
|||
陳濤 |
229 – 255 |
|||
謝立中 |
257 – 281 |
|||
其他論文 |
||||
李化鬥 |
283-316 |
|||
王樹生 |
317 – 359 |
|||
白小瑜 |
361 – 400 |
|||
潘建雷 |
401 – 458 |
|||
周彥汐 |
459 – 483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四卷 二〇一一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宗教、政治與社會理論 |
||
林端 |
1 – 30 |
|||
鄭祖邦 |
31-56 |
|||
劉育成 |
57-103 |
|||
其他論文 |
||||
呂愛華 |
105-132 |
|||
林錚、鄭祖邦 |
133-147 |
|||
湯志傑 |
149-158 |
|||
書評 |
||||
陳聖屏 |
Sung-sheng Yvonne Chang, Literary Culture in Taiwan: Martial Law to Market Law |
159-172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社會實在的多元話語分析(續) |
|||
謝立中 |
173-258 |
|||
潘利俠 |
259-277 |
|||
其他論文 |
||||
潘建雷 |
279-315 |
|||
陳玉生 |
317-357 |
|||
李鈞鵬 |
359-381 |
|||
黃清華 |
383-400 |
|||
書評 |
||||
尹德成 |
401-413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三卷 二〇一〇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學的對話 |
||
黃厚銘 |
1-35 |
|||
湯志傑 |
37-79 |
|||
黃厚銘 |
81-93 |
|||
其他論文 |
||||
翟本瑞 |
95-140 |
|||
黃聖哲 |
141-160 |
|||
吳鴻昌 |
161-194 |
|||
蔡博方 |
195-272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社會實在的多元話語分析 |
|||
謝立中 |
273-338 |
|||
吳肅然 |
339-357 |
|||
其他論文 |
||||
陳玉生 |
359-401 |
|||
潘建雷 何雯雯 |
403-449 |
|||
林端 |
451-470 |
|||
安東尼·伍迪維斯 |
471-494 |
|||
曾瑞明 |
495-504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二卷 二〇〇九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文化、記憶與認同 |
||
黃華彥、林端 |
1-41 |
|||
黃敏原 |
43-78 |
|||
黃信洋 |
79-96 |
|||
其他論文 |
||||
吳鴻昌 |
97-145 |
|||
萬毓澤 |
147-194 |
|||
蔡博方 |
195-250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中國,華人,社會學,人類學 |
|||
彭可 |
251-265 |
|||
羅蘭 |
267-288 |
|||
翟本瑞 |
289-315 |
|||
其他論文 |
||||
李向平 |
317-386 |
|||
鄭震 |
387-431 |
|||
石計生 |
433-477 |
|||
黃清華 |
479-496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一卷 二〇〇八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知識、風險與社會學 |
||
蔡宏政 |
1-30 |
|||
齊偉先 |
31-56 |
|||
翟本瑞 |
57-80 |
|||
其他論文 |
||||
黃信洋 |
81-101 |
|||
謝立中 |
103-133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藝術與社會 |
|||
林端 |
135-155 |
|||
黃聖哲 |
157-171 |
|||
其他論文 |
||||
鄭祖邦 |
173-226 |
|||
劉育成 |
227-258 |
|||
林峰燦 |
259-328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十卷 二〇〇七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華人社會法律人類學與法律社會學的反思 |
||
林端 |
1-24 |
|||
李瑜青、翟琨 |
25-47 |
|||
張善根 |
49-71 |
|||
其他論文 |
||||
翟本瑞 |
73-112 |
|||
林峰燦 |
113-198 |
|||
謝立中 |
199-209 |
|||
徐冰 |
211-273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社會團結的理論研究 |
|||
趙力瑋 |
275-352 |
|||
向輝 |
353-415 |
|||
其他論文 |
||||
黃之棟、黃瑞祺 |
417-444 |
|||
張楚勇 |
445-474 |
|||
J.L.波威爾 |
475-491 |
|||
專訪 |
||||
游斌、朱競旻 |
493-508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九卷 二〇〇六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戰爭、政治與治療 |
||
鄭祖邦 |
1-47 |
|||
葉永文 |
49-73 |
|||
何芝君 |
75-96 |
|||
其他論文 |
||||
盛思鑫 |
97-125 |
|||
呂愛華 |
127-147 |
|||
黃聖哲 |
149-168 |
|||
書評 |
||||
林端 |
169-177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後現代主義與社會學理論 |
|||
謝立中 |
1-53 |
|||
朱偉志 |
55-94 |
|||
其他論文 |
||||
韓相震 |
95-118 |
|||
徐冰 |
119-164 |
|||
鄭震 |
165-188 |
|||
何蓉 |
189-213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八卷 二〇〇五
|
第一期(春)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林端) |
專題:手機與大學生 |
||
宋婧、楊善華 |
3-19 |
|||
呂愛華 |
21-43 |
|||
練美兒 |
45-65 |
|||
其他論文 |
||||
翟學偉 |
67-91 |
|||
孫飛宇 |
93-127 |
|||
黃國清 |
129-174 |
|||
書評 |
||||
林端 |
175-187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社會研究方法論的再思考 |
|||
徐冰 |
189-228 |
|||
其他論文 |
||||
夏光 |
277-349 |
|||
鄭震 |
351-386 |
|||
林端 |
387-410 |
|||
餘創豪 |
411-425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七卷 二〇〇四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宗教運動、社會運動與古典社會理論 |
||
呂愛華 |
3-40 |
|||
何明修 |
41-87 |
|||
其他論文 |
||||
葉啟政 |
89-140 |
|||
莊雅仲 |
141-163 |
|||
陳和順 |
165-185 |
|||
趙文宗 |
187-218 |
|||
書評 |
||||
鄭莉 |
219-239 |
|||
沈毅 |
241-247 |
|||
|
||||
第二期(秋) (主編:林端、謝立中 本期執行主編:謝立中) |
專題:古典社會理論的反思與重構 |
|||
孫飛宇 |
249-284 |
|||
許建彬 |
285-316 |
|||
何蓉 |
317-349 |
|||
謝立中 |
351-375 |
|||
其他論文 |
||||
張美川 |
377-434 |
|||
鄭莉 |
435-455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六卷 二〇〇三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論文 |
||
葉啟政 |
1-56 |
|||
陳奕麟 |
57-100 |
|||
鄭祖邦 |
101-135 |
|||
汪和健 |
137-168 |
|||
林 端 |
169-188 |
|||
書 評 |
||||
林浩懿 |
Jürgen Habermas, The Postnational Constellation: Political Essays |
189-202 |
||
|
||||
第二期(秋)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 |
|||
阮新邦 |
203-280 |
|||
曾乃明 |
281-324 |
|||
鄭鈺鈿 |
325-371 |
|||
其他論文 |
||||
林 端 |
373-438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五卷 二〇〇二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評葉啟政的《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 |
||
謝立中 |
1-19 |
|||
渠敬東 |
21-36 |
|||
李潔文 |
37-47 |
|||
葉啟政 |
49-77 |
|||
其他論文 |
||||
墨子刻(ThomasA. Metzger) |
79-152 |
|||
朱耀偉 |
153-175 |
|||
吳育仁 |
177-214 |
|||
趙文宗 |
215-250 |
|||
|
||||
第二期(秋)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人文與社會知識的規範基礎 |
|||
郁振華 |
251-274 |
|||
阮新邦 |
275-309 |
|||
其他論文 |
||||
關啟文 |
311-348 |
|||
夏光 |
349-368 |
|||
胡輝華 |
369-404 |
|||
童世駿 |
405-430 |
|||
書評 |
||||
鄭鈺鈿 |
Nicholas H. Smith, Charles Taylor: Meaning, Morals and Modernity |
431-436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四卷 二〇〇一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伊裡亞斯:文明進程與情緒發展 |
||
呂愛華 |
1-25 |
|||
劉維公 |
27-40 |
|||
其他論文 |
||||
葉啟正 |
41-69 |
|||
林端 |
71-119 |
|||
劉國英 |
121-146 |
|||
何明修 |
147-176 |
|||
王慶瑜 |
177-212 |
|||
書評 |
||||
徐冰 |
213-225 |
|||
|
||||
第二期(秋)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知識本質與詮釋解釋 |
|||
洪漢鼎 |
227-257 |
|||
阮新邦 |
259-331 |
|||
其他論文 |
||||
陳心怡 |
333-372 |
|||
關啟文 |
373-411 |
|||
李翰林 |
413-443 |
|||
書評論文 |
||||
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 |
445-472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三卷 二〇〇〇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社會科學本土化之多元反思(上) |
||
阮新邦 |
1-30 |
|||
林端 |
31-54 |
|||
黃光國 |
55-67 |
|||
楊宜音 |
69-96 |
|||
其他論文 |
||||
周保松 |
97-123 |
|||
渠敬東 |
125-156 |
|||
鄭祖邦 |
157-181 |
|||
書評 |
||||
鄭鈺鈿 |
183-191 |
|||
|
||||
第二期(秋)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社會科學本土化之多元反思(下) |
|||
翟學偉 |
193-219 |
|||
阮新邦 |
221-239 |
|||
朱偉志 |
241-272 |
|||
其他論文 |
||||
童世駿 |
273-303 |
|||
關啟文 |
305-336 |
|||
汪和建 |
337-363 |
|||
書評 |
||||
陳政成 |
365-371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二卷 一九九九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社會科學中國化 |
||
黃光國 |
1-51 |
|||
翟學偉 |
53-80 |
|||
趙旭東 |
81-103 |
|||
阮新邦 |
105-137 |
|||
其他論文 |
||||
陶東風 |
139-168 |
|||
鄧正來 |
169-201 |
|||
書評 |
||||
周保松 |
203-210 |
|||
呂愛華 |
211-220 |
|||
|
||||
第二期(秋)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林端) |
專題:韋伯與中國研究 |
|||
林瑞 |
221-265 |
|||
陳慎慶 |
267-289 |
|||
李潔文 |
291-311 |
|||
其他論文 |
|
|||
葉啟政 |
313-346 |
|||
劉維公 |
347-374 |
|||
李猛 |
375-413 |
|||
書評 |
|
|||
呂志偉 |
415-421 |
|||
|
||||
卷數 |
期數 |
作者 |
題 目 |
頁碼 |
第一卷 一九九八
|
第一期(春)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 |
專題: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 |
||
阮新邦 |
1-23 |
|||
李潔文 |
25-52 |
|||
呂志偉 |
53-70 |
|||
其他論文 |
||||
陳海文 |
71-102 |
|||
謝立中 |
103-139 |
|||
石元康 |
141-162 |
|||
翁正石 |
163-189 |
|||
書評 |
||||
陳之虎 |
191-197 |
|||
方生 |
199-206 |
|||
|
||||
第二期(秋) (主編:阮新邦 副編輯:李傑文、謝立中) |
專題:詮釋學 |
|||
劉昌元 |
207-227 |
|||
洪漢鼎 |
229-251 |
|||
黃筱慧 |
253-266 |
|||
其他論文 |
||||
鄧正來 |
267-300 |
|||
張靜 |
301-326 |
|||
黃結梅 |
327-348 |
|||
書評 |
||||
徐冰 |
349-355 |
|||
鐘尚文 |
357-362 |
|||
尹德成
|
363-37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